【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已屆夏季加上潮濕的梅雨,對有些職業須長時間戴著安全帽,像是外送員、建築工人等,易造成頭皮冒汗出油,引發毛囊阻塞發炎,醫界提醒,這類患者最好不要長期或過多使用類固醇,作息儘量正常,且少吃高油、高糖飲食,避免誘發頭皮毛囊發炎。
就有一名32歲從事外送員的高先生,因頭皮痘痘不時發癢,還越抓越癢且冒出更多,讓他頭皮發麻,心急的不得了,經由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門診診療,才發現原來是毛囊炎作祟。
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昭宏表示,近來門診患者中,因長時間戴安全帽,所引發的皮膚疾病個案明顯變多,特別是頭皮毛囊炎患者,就增加2成,因為安全帽材質通常只吸熱卻不散熱,長時間戴在頭上,對原本就容易出油、冒汗體質的頭皮,當然不利。例如,營建廠區工地工人、外送員及業務員等,工作上必須時常戴安全帽,更要小心頭皮毛囊炎。

劉昭宏說,毛囊炎是體表毛囊感染細菌,引起的化膿性炎症,身體任何有毛孔的部位,都可能發生,最常見頭皮、前胸、後背、臀部、大腿及上臂等處,會呈現一顆顆紅色丘疹或膿皰,造成痛、癢症狀,未妥善治療則會擴散。
不同部位的毛囊炎,其感染因素不盡相同,與個人體質、衛生習慣、環境有關。若體質容易流汗,又常穿著過緊和不吸汗的衣褲,容易使胸背、腋下或臀部的皮膚毛囊,長期浸漬在汗液中,滋生細菌。又或習慣常擦髮膠、髮蠟,加上戴著安全帽,罹患頭皮毛囊炎機率更高。
此外,外力的刺激、拉扯或搔抓,像是洗頭過於用力,使頭皮毛囊損傷脆弱,因而感染細菌。還有使用蜜蠟除毛,過度刺激腋下引發,也有刮鬍不慎,或刮刀不乾淨,刮傷皮膚造成下頷毛囊炎。
其實,輕度毛囊炎通常兩週可自行痊癒,若發生部位變紅、腫脹、發熱、更痛,甚至擴散,就應盡快就醫檢查。一般治療或控制毛囊炎,醫師會開立局部外用消炎藥、A酸、水楊酸製劑等,或照光治療,並配合口服藥物,通常一週內可痊癒。
但劉昭宏提醒,長期或過多使用特殊藥物如類固醇,或作息熬夜不規律,飲食高油高糖,都可能造成抵抗力下降,連帶降低皮膚的免疫功能,就會提高毛囊炎的發病率。
至於,如何預防毛囊發炎?劉昭宏建議,避免身體局部處於悶溼高溫狀態,少穿緊身或質料不通風的衣褲,頭髮也不要塗抹過多油性保養品、造型劑,適度清潔皮膚和毛髮,當皮膚出現傷口清潔時,則要謹慎處理,減少細菌入侵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