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兩乳房外科名醫警示 破除早期賀爾蒙陽性乳癌五年過關迷思 應定期回診追蹤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一名張姓退休護理人員,21年前確診罹患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無淋巴結轉移,並接受完整手術及藥物治療,早已過「追蹤5年」理應安全過關。豈料日前攙扶跌倒的鄰居長輩,感覺有「閃到腰」而就醫檢查,竟赫然發現乳癌併發骨轉移,目前採規律治療與追蹤,持續與乳癌對抗。

高醫副院長的陳芳銘以張姓荷爾蒙陽性乳癌個案為例,已過21年仍發生乳癌併發骨轉移。(記者吳峙嵩攝)

對此乳癌復發的個案,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高醫副院長的陳芳銘表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0至3期),在治療上力求「根治或完全緩解」,常見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等。
不過,若病情進展至第4期,又出現遠端轉移,或無法以手術切除,則會將治療重心放在延緩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採用全身性治療以控制病情。
他強調,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生長速度較慢,治療反應普遍良好,不少病友都誤以為這類癌症相對「溫和」,只要撐過5年就能過關,卻忽略其具長程復發風險的特性。國際研究早已證實,荷爾蒙陽性乳癌存在長程復發的風險,甚至有超過半數個案,在5年過後才復發,顛覆傳統「5年過關」觀念。

高醫兩位乳癌專家侯明鋒(左)與陳芳銘皆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病友,注意復發風險。(記者吳峙嵩攝)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高醫乳房外科教授侯明鋒則說,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並不如外界想像般的「安全」,不僅復發時常以「遠端轉移」為主,同時確診淋巴轉移數越多,轉移至其他器官的風險,以及死亡率均雙雙提升;更可怕的是,就算沒有淋巴轉移,同樣存在復發風險。

高醫乳房外科教授侯明鋒認為,荷爾蒙陽性乳癌病友須破除「5年過關」的迷思,定期回診嚴防復發風險。(記者吳峙嵩攝)

侯明鋒並舉一項歷時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佐證,第2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病友,在確診手術後的20年內,每3人就有1人出現復發或轉移,第3期更是每2人就有1人復發。即使確診時未見淋巴轉移者,每5人仍有1人復發。
因此,侯明鋒與陳芳銘都提醒荷爾蒙陽性乳癌病友,無論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只要呈現某些指標,就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包括腫瘤直徑超過2公分、年齡低於40歲、細胞分裂指數達20%以上,這類患者即使病情穩定,也應定期回診,依醫囑適度增加治療藥物,嚴密防堵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