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於11月迎來國際特展《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14日舉行開幕預展,市長陳其邁與文化部次長王時思等人應邀與會,王時思說觀賞這項年度大展很「燒腦」,陳其邁亦回應,要想參透馮·沃爾夫的作品,一幅畫作至少要看15分鐘以上;而高美館長顏名宏則說,從該展亦了解台灣四百年來所佔有的重要位置,意義不同凡響。

陳其邁指出,高雄做為馮·沃爾夫在亞洲首場的大型個展,是城市的驕傲,不僅是他20多年創作的完整回顧,更展現其融合古典與當代精神,將不同大師級風格解構重組,並透過新科技開展嶄新視野。
他認為,馮·沃爾夫同時具備藝術與哲學的深度思辨,觀賞他的作品須細細品味,才能理解其中深層意涵,更感謝馮·沃爾夫在策展期間,深入了解台灣與高雄,從高美館周邊生態環境汲取靈感,創作展現高雄特色的新作,讓全球巡迴展在高雄展現更具在地性的風貌。

王時思則恭喜高美館,再次舉辦如此重要且創新的展覽,她並提及觀賞這項展覽,是「燒腦且過癮的畫展」,迫使觀眾思考科技在人類藝術文化史中的角色,呈現人類未來如何與AI共存的視角。
顏名宏表示,從展覽標題「花園堡壘」,體現台灣從大航海時代的「花園」福爾摩沙,到做為世界貿易「堡壘」的歷史重要性,無論從白銀、樟腦到現代的晶片,四百年一路走來,台灣與世界的鏈結,均佔有關鍵地位,而馮·沃爾夫亦透過創作,回應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的角色。
馮·沃爾夫強調,亞洲首展能在高雄展出,其深感榮幸,尤其高美館和綠地相依之美,正是展覽主題「花園堡壘」的靈感來源,期望藉由理解自然與科技、人類記憶與人工智慧間,不斷變化的關係,讓藝術成為共通語言,跨越文化、科技,甚至時間的界限進行對話。

值得一提,《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三大展區,完整呈現藝術家創作風格的蛻變。第一展區是馮.沃爾夫早期對畢卡索與現代主義的再詮釋;第二展區以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為靈感,探討藝術史中的名家如何相互影響;而第三展區則是其近年融入AI共創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