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因應超高齡與少子化的雙重衝擊,針對全市高齡人口佔比最高且老化最顯著的鹽埕區,啟動「運用科技活化鹽埕老化社區計畫」,聚焦鹽埕做為智慧健康照護實踐場域,導入科技與社區共構,透過每期12週的體適能訓練及身心健康促進課程,為銀髮族打造智慧和全方位的健康社區,展現大學的社會責任。

中山大指出,「運用科技活化鹽埕老化社區計畫」,是由該校醫學院院長兼副校長陳彥旭統籌,整合護理學系副教授陳嬿今、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宋世祥與運動與健康教育中心教授李佳倫,跨校結合高雄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張萬榮所帶領的AI開發團隊,展現「醫學×護理×設計×科技」的跨域協力模式。

而在高齡社會中,肌少症者會隨年齡增加,肌肉質量與功能逐漸喪失,易導致跌倒、失能及慢性病風險的增加,成為高齡健康的重要警訊。因此,計畫團隊導入高科大所研發的「AI體適能檢測魔鏡」,即時評估長者的肌少症風險及五大體適能指標,包括上肢肌耐力、下肢肌耐力、核心肌力、柔軟度與心肺耐力,協助早期辨識與預防退化性風險。

此外,也從護理照護管理專業,以及運動實務面雙管齊下,為社區長者量身設計運動處方,強化口腔與身體的肌力與耐力,並結合健康促進與心理支持,讓智慧科技能落地且溫暖陪伴每位長者的生活。

不少長輩對於AI檢測數據精確度,與運動指導的實用性,都給予高度肯定。就有位阿嬤笑說,「以前是照鏡子看老了沒,現在是看健康有沒有進步,真趣味!」
陳彥旭亦提到,讓科技與人文融合,打造智慧健康社區的核心價值,期待鹽埕能成為示範基地,未來將這套模式,將擴展至更多高齡社區。
陳嬿今也說,中山大學將持續深化校內跨學院合作,與對外跨校聯盟,讓醫學、科技與社會設計,能攜手實踐智慧長照,開創高齡友善與科技溫暖的未來社區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