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雄影:港都扛棒仔》特展 高雄電影館登場 再現電影看板風華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早年戲院都是手繪電影看板天下,但隨時代變遷,看板畫師已成稀有職業,高雄市電影館特從7日起舉辦《畫雄影:港都扛棒仔》特展,重現手繪看板年代的精彩回顧,展場還規劃互動裝置,重溫手繪電影看板的熱情。

《畫雄影:港都扛棒仔》特展於高雄市電影館展出。(記者吳峙嵩攝)

高市電影館指出,《畫雄影:港都扛棒仔》特展的亮點,包括茅集朗老師精心繪製的KANO三塊示範看板,完整呈現從打格子、粗胚上色到畫面精修的流程;王清心、許參陸老師攜手重繪經典作品《風櫃來的人》,再現八○年代電影氛圍。
館方又說,力邀多位資深畫師,包括余清榮、江文兟、陳皆宏、茅集朗、林純用、曾清田、王清心等人齊聚一堂,與大眾分享港都手繪電影看板的珍貴記憶。
一樓展區則陳列電影宣傳三輪車,喚起市民對電影黃金年代的回憶。展場更同時規劃11支短片與1支長片放映,內容涵蓋畫師人生歷程、技法介紹及學徒經驗;互動區則設有拼圖裝置,並重現畫師的真實工作環境,讓民眾能親身走入創作現場。

《港都扛棒仔》特展設有互動裝置,讓觀眾更深入了解當年電影看板風華。(記者吳峙嵩攝)

許參陸也說,過去繪製看板經常徹夜趕工,只為在第一眼吸引觀眾的目光,那是一種與觀眾無聲交流的方式。如今能在展場看到作品再度展出,就像與老朋友重逢一樣,十分感動,也希望年輕世代能透過展覽,理解畫筆背後的努力與熱情。
曾清田15歲即開始學畫,最喜歡描繪的對象,是日本傳奇影星三船敏郎,很欣賞他演戲時的個性與神情,《羅生門》是他印象最深的作品。談及人物畫的難易度,曾清田坦言,「越不好看的人,其實越好畫」,像是皺紋多、面相凶狠的角色,反而更容易掌握特色。
余清榮則分享,一直希望能將技藝傳承下去,透過工作坊,不僅讓孩子了解商業繪畫的技術,更能體會藝術如何參與生活。而江文兟的經歷更是精彩,他擔任西北戲院看板畫師前後有四年,之後轉職到大統百貨,接下櫥窗設計工作,也做了三年,再至民眾日報做記者,時間長達25年之久。
雖然手繪電影看板產業已式微、國外也不再手繪,但江文兟仍相當珍惜這段歲月,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免費欣賞電影,這也是他青春年華中,最難忘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