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峙嵩綜合報導】屏東基督教醫院承襲外國宣教士「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精神,深耕偏鄉並照顧弱勢族群,早已成為南台灣醫療服務典範,醫護團隊更16度榮獲「醫療奉獻獎」,現正推動興建「智能醫療大樓」,龐大經費亟待各界支持。該院發起募款並獲衛福部核准,延續醫療傳愛,為更多生命點燃希望之光。
屏基表示,1953年,一群來自美國、挪威與芬蘭的宣教士醫師與護理人員,懷抱信仰的愛與醫療使命,來到屏東在貧困與艱難中,開啟醫療宣教的旅程。他們建立屏東基督教醫院,以醫療行動傳遞基督的愛,無私奉獻了二、三十年青春。
這群外籍宣教士與醫護人員,在屏東這片土地上,為痲瘋病患送藥、投入小兒麻痺孩童治療、亦為原住民及弱勢族群帶來希望,奠定屏基「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視病猶親、關懷始終如一」的醫者精神,也為台灣醫療人文,寫下感人篇章。
尤其,「醫療奉獻獎」是台灣醫界的最高榮譽,表揚默默行醫、不辭辛勞、心懷濟世的醫護人員。屏基長年深耕偏鄉、原住民地區與弱勢族群,共計 16 次榮獲醫療奉獻獎,為全台之冠。不僅代表社會對屏基的肯定,更見證這群醫療人員代代相傳的信念,「不分貧富、不問信仰,只要有人需要,屏基就會在那裡。」

屏基又說,新建智能醫療大樓基地面積16,000平方公尺,為地上11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近7萬平方公尺,將設置一般病床499床、特殊病床362床,導入智慧醫療系統,整合AI輔助診斷,強化重大創傷、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照護體系,發展完備的急性後期及腫瘤治療照護資源,讓病人獲得更有尊嚴的照護、也讓醫護人員有更好的設備來搶救生命。
不過,龐大的建設經費,使屏基背負沉重壓力,雖已貸款34億元,但仍有10餘億元需要自行籌措,得以導入高端醫療設備與病人照護設施,以確保每位鄉親在需要時,都能獲得最好的醫療照顧。
因此,屏基現正推動「空間命名募捐款計畫」,廣邀各界以實際行動支持。單人病房每單位捐款150萬元,雙人病房每單位捐款100萬元,四人病房每單位捐款200萬元,病床命名每單位捐款 15萬元,一張病床一年可以救助超過60位病人,每一筆捐款不僅是一份愛心,更是一次拯救生命的實際行動。
屏基呼籲大眾,讓智能醫療大樓早日落成,成為屏東與南台灣生命的守護者。該院已取得衛福部勸募許可,民眾可透過線上信用卡、行動支付及郵政劃撥等方式捐款,或至屏基官網查詢募款資訊。

